2021,清北毕业生都去哪了?
免费提供最新落户政策及一对一落户方案
留学生/应届生/非婚子女 落户咨询
(2021,清北毕业生都去哪了?)
2021,中国顶级名校的毕业生都去哪些城市了?从2018年开始,我们已经连续四年在关注这个现象了。
近日,清华大学、北京大学发布了2021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。作为我国TOP2的高校,这两所大学的毕业生被称之为中国最聪明的年轻人,他们的去向,一直备受关注。
2021年,清华大学2021届毕业生共7441人,比2020年微增400多人,毕业生去向落实率达98.4%;
北京大学校本部毕业生共9704人,比2020年增加约1600人,毕业生去向落实率达到98.45%。
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两所名校的毕业生都去哪了。
1去上海的清北毕业生,正在反超广东
2021,清北学子都在给谁用脚投票?
北京、上海、广东,仍然稳居前三,接纳了最多的清北学子。
北京是清北学子整体(涵盖本硕博)的第一选择,而且,随着学历的提高,清北学子更倾向于留京。
第二选择则在广东和上海之间摇摆。
2021年之前,清北学子去广东的明显比上海要多,但到2021年,上海对清华学子的吸引力已经反超广东,对北大学子的吸引力也正在赶超广东。
具体来看:
2021年清华签三方就业的毕业生中,超过半数离京就业。
其中,本科生最爱的就业地域选择是上海,占比22.6%;第二选择是广东,占比18.3%;第三选择是,北京,占比16.1%。
而硕士、博士毕业生的就业地域选择排名是,北京、上海、广东。
往年可不是这样,2019届、2020届的清华本硕毕业生,去广东的都比去上海的多,只是在博士毕业生的选择中,去上海的比广东多。
但2021届清华本硕毕业生,在就业地域选择中,上海的位次反超广东。
至此,上海对清华学子整体(涵盖本硕博)的吸引力已经超过广东↓
图源:清华大学2021年就业报告
再来看看北大。
2021年北京大学的毕业生中,本科生的就业地域,第一选择是北京,占比42.33%;第二选择是上海,占比14.06%;第三选择是广东,占比12.14%。
不过,硕士、博士毕业生的选择,去广东的还是比上海多一点??
图源:北京大学2021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
纵向来看,2019-2021年,北大毕业生最爱的就业城市排名不变,总体依然是北京、广东、上海。
但北大本科毕业生的偏好在悄悄变化:
2019年,在广东就业的北大本科毕业生,占比高达26.79%,是当年就业的第一选择。
但到2021年,这一比例变为12.14%,呈腰斩之势,被北京大幅度反超。不仅如此,上海对北大本科毕业生的吸引力也超过广东。
至此,广东从北大本科生的第一选择,滑落到第三选择。
不仅如此,在北大硕博毕业生的就业地域选择中,广东领先上海的差距也在逐渐缩小。所以,上海对北大学子整体的吸引力,正呈现出赶超广东之势。
2这一次,广东为何输给北京、上海?
那么,为什么清北毕业生开始更青睐北京、上海了?
我认为这首先与户籍政策的调整有关。
过去5年,中国城市展开了一场史无前例的“抢人大战”,唯有北京、上海因为户籍管控严厉,缺席了这场人口争夺战,导致很多名校毕业生分流到广东,特别是去到深圳。
但是从去年开始,北京上海的户籍政策遇到了拐点,居然开始放宽落户了,这对名校学子带来巨大的诱惑力。
据报道,上海正在对名校毕业生放宽落户,清北复交、同济、华东师大等六所名牌大学的本科毕业生,可以直接到上海落户。而上海本地应届研究生,已经可在五个新城和自贸区新片区直接落户。
去年7月份,北京也放宽落户限制,全国高校硕士及博士毕业生,北京地区高校、京外地区“双一流”高校本科生均可由用人单位申请办理引进。如果是清北复交、浙大、中科大、南大这七所名校的本科生,还可按照计划单列办理引进。
以前是京沪限制人口,其他城市“捡漏”!现在京沪不干了,也要下场争夺人才,这对其他中心城市的人才工作来说,构成新的挑战。
毕竟,北京、上海的户籍,远比广东的户籍更有含金量,能落北京上海的户籍,为什么要去广东呢?反正,北京上海的高端就业岗位,不比广东少。
不仅如此,作为广东承接名校学子最重要的城市,深圳的户籍政策、人才购房政策反而收紧了。
2021年五月,深圳发改委公布《深圳市户籍迁入若干规定(征求意见稿)》,把学历落户的门槛,从专科收紧到本科,把学历落户的年龄也收紧了:本科收紧到35周岁以下,硕士收紧到40周岁以下,博士收紧到45周岁以下。
不仅如此,深圳对人才购房的政策也大幅收紧,要求取得深圳户籍满三年之后,才能获得深圳购房资格,这也影响到一部分人才对深圳户籍的兴趣。
除了户籍政策,也与上海的产业结构调整有关,以前上海被认为“没有互联网”。但最近几年,上海在互联网、人工智能、数字经济等高薪领域的就业岗位,供给明显增多,这也是吸引名校学子的重要筹码。
吸引高端人才,除了打产业牌,还有文化牌、教育牌、气候牌等等,广东的产业牌、气候牌是很好的,但教育牌、文化牌还不够。
所以,面对北京、上海的人才竞争,广东除了靠产业,还需要在教育、医疗、文化等方面下功夫,缩小与北京、上海的差距。
3七成清华毕业生进入体制内
分析数据,我们还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:清华学子进入体制内的比例明显增加。
清华大学2021届签三方就业毕业生总数为3669人,其中去往党政机关、事业单位、国有企业的占比分别为15.8%、30.3%、23.8%,合计占比为69.9%。
也就是说,近七成清华毕业生进了体制内!
图源:清华大学2021年就业报告
相比往年,这个比例有着显著的增长。
2019年、2020年,清华毕业生进入体制内的比例为61.2%、64.9%,能看出,2021年,清华毕业生进入体制内的比例不仅高,而且增速加快了。
分析认为,这主要是受疫情影响,就业形势比较严峻,即使名校学子也感受到寒意,更青睐稳定的体制内。
这与今年报考公务员的人数激增,是一个道理。
有网友调侃:这真的说明,宇宙尽头是编制。
不过,北京大学则未纰漏相关数据。
那么,从行业来看,清北毕业生都去哪些行业了呢?
根据签三方就业人数的统计,接收清华大学2021届毕业生较多的单位主要分布在:
信息通讯和互联网领域,如华为、腾讯、美团等;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,如清华大学、中国科学院、北京大学等;
装备制造业、能源业领域,如中国航天科技集团、国家电网、中国兵器工业集团、中国核工业集团等;
金融业领域,如中金公司、中信集团、国家开发银行等;公共管理与服务领域,如浙江省选调生、四川省选调生、山东省选调生、重庆市选调生等。
清华大学2021届毕业生签三方就业比例>1%的单位行业分布(图片来自“青塔”)
与清华大学类似,北京大学2021届毕业生也主要在信息传输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,教育,金融,公共管理、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等行业就业。
北京大学2021届毕业生就业单位行业分布(图片来自“青塔”)
4清北学子升学比例降低,就业比例上升
这三年,清北毕业生选择升学深造的比例,也在逐渐下降。
2019年-2021年,选择升学深造的清华毕业生有分别有3002人、3040人、2637人,占比44.2%、43.5%、35.4%。
2019年-2021年,选择升学深造的北大毕业生分别有2468人、2514人、2082人,占比31.61%、30.94%、26%。
与其同时,清北毕业生选择就业的比例逐年上升。
2019年-2021年,选择就业的清华毕业生占比分别为53.9%、54.4%、62.9%,选择就业的北大毕业生占比分别为67.05%、67.50%、72.46%。
突如其来的疫情,影响了大批学子的未来规划,而更多清北毕业生选择离开象牙塔,成为一名社会er,更早开始赚钱养家。
5三年时间,清北留学比例几近腰斩
另外值得一说的是,清北学子的留学占比也大幅下降。
2019-2021年,清华毕业生出国(境)留学人数从1035人减少至517人,占清华当年毕业生的比例,从15.3%大减至6.9%,呈腰斩之势。
数据显示,2021清华毕业生出国(境)深造去向人数最多的为美国(228人,占毕业生总人数的3.1%);其次为英国(91人,占毕业生总人数的1.2%)、新加坡(50人,占毕业生总人数的0.7%)。
主要深造高校包括新加坡国立大学、哥伦比亚大学、伦敦大学学院、宾夕法尼亚大学、东京大学等,这对比两年前也有较明显的变化。
2019年,清华大学出国(境)学生去向较为集中的海外高校分别为哥伦比亚大学、斯坦福大学、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、哈佛大学、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等。
也就是说,清华毕业生的热门去向,似乎正从从美国高校向英国、新加坡高校转移。
同期,北大毕业生出国(境)留学人数从1155人减少至793人,占北大本部当年毕业生的比例,从14.79%大减至8.17%。
减少的留学学生,主要转向了国内升学及就业。以本科生的去向为例,2019年,北大校本部本科毕业生共2726人,1186人国内升学,占比43.51%,到2021年,国内升学的占比上升至52.26%。
分析认为,留学占比减少,主要是因为国外疫情形势严峻,加之当前国际关系紧张,出于安全和性价比的考虑,更多人愿意留在国内。
本文参考资料:
21世纪经济报道《清华北大公布2021年就业质量报告:上海吸引力显著上升,留学比例持续下》;
“青塔”《70%进入体制内!2021年,清北毕业生都去哪了?》
来源:城市战争
注明:本转载文章仅用于分享,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。如涉及版权问题,敬请后台联络授权或议定合作,我们会按照版权法规定第一时间为您妥善处理。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微信编辑:竹书流年
声明:本站部分内容和图片来源于互联网,经本站整理和编辑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本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、交流和学习之目的,不做商用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若有来源标注存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,烦请告知网站管理员,将于第一时间整改处理。管理员邮箱:y569#qq.com(#换@)
推荐文章
- 2022年热门城市留学生落户政策一览~留学生们回国的欲望增加了++
- 临港将对非上海生源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给予落户倾斜,还将四团镇纳入产城融合区
- 这些应届毕业生可直接落户上海!!!
- 2022年应届毕业生和2023年应届毕业生的档案和户口如何处理?
- 上海宣布清华北大本科应届生可直接落户,四大一线城市PK升级
- 博士奖75万、本硕奖45万!名校高材生,扎堆一个小县城
- 保定"抢人大战":外地户口满足这些条件可购1套住房,毕业证就可以
- 不同学历的落户要求
- 香港城市大学本科留学回国可以落户上海吗?
- 「提示」2022年上海市高校毕业生“三支一扶”下周一起报名
- 博士后迎来好消息,工资将要上涨奖金还多,值得硕士们搏一搏
- 读大学,到底要不要迁户口?
热门文章
- 深圳三十五周岁以下的你,只凭一纸证书就可以入户
- 父母不是深户,小孩可以入户深圳吗?可以随迁到亲戚朋友家吗?
- 申请珠海户口需要什么条件呢?下面小编为大家列一列
- 外地人入深户后,子女能够转为深户吗?这份入户攻略收好
- 深圳医保不绑定医院能正常使用吗?
- 入深户政策,变幻莫测,一招不慎,全军覆没
- 深圳人才入户政策拟调整!加分项有变化→
- 港澳居民来深参保享同等社保待遇 这类保险还有政府补贴
- 广州本科半年入户 关于社保部分作出了较大调整
- 深圳这29885户家庭恭喜!关于公租房的好消息来啦!
- 再增768套!深圳人才房标杆项目安居南馨苑顺利封顶
- 共581人符合条件!龙岗区去年11月区级租房补贴拟发放名单公示
最新文档
- 放宽落户 是因为缺人?你对上海 一无所知......
- “海龟”回国求职还有优势吗?哪些行业更偏好留学生?
- 上海应届生积分落户新规定,附2018年评分标准
- 上海游戏公司抢人大战,应届生年薪60万,游戏从业者迎来黄金时代
- 「便民」沪“长三角区域大中专学生毕业户口跨省迁移”服务上线!
- 中考没有进入心仪的高中?高性价比的亚洲留学了解起来
- 上海应届研究生落户新政引热议!怎么办理?落户在哪?这是“沪C户口”?详解→
- 助力宝山“北转型”!关于应届本科生重点区域落户政策的最新通告
- 大型国企招聘应届大专生!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招1663人
- 重磅!这么多人直接拿户口本?上海放大招
- 为什么德国留不住外国留学生?为何中国留学生毕业后想回国发展?
- 考上研究生才知道的“福利”,学历提升是“顺便”,本科生羡慕了
推荐文档
- 这届留学生太难了:特朗普政府全面限制,回国害怕被一键退学,家长忧心忡忡
- 花40万就能成“新上海人”?还是以留学生身份落户上海?当心有诈→
- 各地引进海外人才都有哪些“高招”(上)
- 沪留学落户全流程
- 留学生落户上海丨出入境记录查询教程(最新)
- 绝不是危言耸听|无国外学历认证的留学生还叫“海归”嘛
- 伯明翰大学留学回国可以在上海落户吗?
- 加拿大考试挂科没毕业学历认证如何解决
- 回国进行学历学位认证要知道哪些事?
- 上海2022年人才招用标准,985大学生失去优势,留学生将要受限?
- 2021年留学生落户新政策要求 很多失去落户上海资格的留学生的福音
- 留学生回国就业遇“找房难”?上海这个区推新政,首批100套人才公寓已约满